请升级线上增值礼遇
300年前,古老的东方古国正经历着康乾盛世,大西洋沿岸的法国正经历着路易十四统治下迅速扩张版图的波旁王朝。
隔着一个大洋的两个国家,因为一艘远洋的商船“安菲特利特”号有了深刻的连结,东西方开始打破海域的限制,开启了一段东西方文化、思想、艺术之间相互碰撞,交融之旅。
这段传奇的历史故事,被广州的纪录片导演李林挖掘。
她的团队与法国作家方索一起,辗转寻访了中国广州、北京、澳门和法国巴黎、洛里昂等地,从海量历史资料中发现了“安菲特利特”号的设计草图,以及300年前这艘商船上的船长和乘客所留下的日记和信件,在一场跨时空的对话中,他们还原了“安菲特利特”号的传奇冒险之旅。
这段300年前的历史,被浓缩在纪录片《海上来客》中。
一场中国康熙皇帝与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的世纪之交,一艘承载了中法深厚友谊的贸易商船,一段往返于法国与中国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一个传奇的历史故事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这部纪录片获得了2020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优秀系列纪录片的荣誉。
影片中,导演以扣人心弦的叙事方式,加上4K的影像制作工艺,历经三年反复打磨,最终向观众呈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采访了导演李林,分享她关于“安菲特利特”号的点滴故事。
G Z D O C X 李 林
以下是采访原文
GZDOC:《海上来客》是首次以西方人的视角完整展示清代广州十三行贸易体系,首部以300年前的传奇商船故事为题材的纪录片,想请问您的创作缘起是什么?
李林:我觉得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必然性是我们前两年做了一些十三行有关的纪录片,对广州对外贸易的历史,就特别是十三行时期的历史非常感兴趣,觉得里面有非常多故事可以挖掘,但十三行是一个很大的框子,需要找到一些更吸引人的切入点。
16年的时候,我去南沙拍片,拍到一个小岛,就在往来商船出入广州港口的咽喉要塞上,岛上有一座法式灯塔和一个守塔人,一开始我们对灯塔非常感兴趣,就去了解,但发现只是拍守塔人的话,故事会比较单薄。
同时我们还有个疑问:这座灯塔是什么时候、什么人修建的呢?因为它是一座西式灯塔,有很多当地人都说这是法国人在这里修建的,但为什么法国人会在珠江口修建灯塔呢?灯塔和商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我们又去了解有没有法国商船的故事。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原来有一艘这样的商船,它和以前的其他商船非常不一样,其他国家比如说荷兰、葡萄牙、英国、美国来的商船,都只是做生意的商船。但“安菲特利特”号不止是来做生意,船上的人还承担了很多其他的使命,了解这艘船的人很少,它的档案记载也很少,非常神秘。但我觉得这个故事非常值得挖掘,然后我的重心实际上就转到“安菲特利特”号上来了。
广州是千年商都,广州的港口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千年大港,我们想从“安菲特利特”号这艘船切入,讲述广州对外贸易历史上发生的传奇故事,中西方早期思想文化艺术交流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GZDOC:这是一艘300年前的商船,我看到你们先后走访广州、北京、巴黎、拉罗谢尔多地搜集历史资料,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和团队在史料搜集中发生的故事或困难吗?辗转多地的拍摄完成之后,您最大的收获和感触是什么?
李林:这是一艘300年前的商船,关于300年前的这些历史资料搜集起来难度非常大。广州十三行商馆区已经没有了,在中国的历史档案里找不到“安菲特利特”号的文献记载。要研究这么一艘法国船只,还要到法国去翻阅法文资料,这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语言障碍。所以我们当时面临很多困难,花了大概两年的时间去做前期调研的工作。实际上我们是从16 、17年就开始进行资料搜集,18年才开拍立项。
为了查找法国当地的资料,我们就找了我们的拍摄嘉宾、法国作家方索帮忙,他也很感兴趣去做这样的调查。拍摄时我们去了法国,十一天辗转了三四个城市采访拍摄,日程非常紧张。但很多地方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说我们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里,看到了以前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私人藏书,一批中文书籍,是“安菲特利特”号首航之前白晋从中国带过来的,是当时康熙皇帝送给路易十四的礼物,有《本草纲目》、唐诗、拳术、字典等等,有的书后面还印着广州出版,让我感觉一下子找到了我们广州和巴黎之间300年前的联系,觉得好亲切。
在这拍摄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觉得更加深入了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我们能够用纪录片去发掘和呈现这段历史,我觉得这个工作是有价值的。
GZDOC:作为一部人文历史纪录片,故事中很多场景和人物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您是如何去表达纪录片中的场面、情节、人物性格,增强纪录片的故事性、观赏性呢?
李林:很多历史遗存、很多文献档案都不复存在了,所以想要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讲述出来,让观众爱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首先我们想把“安菲特利特”号商船在纪录片中呈现出来。不能想象一条片子以船贯穿,观众却看不到这艘船的样子。但“安菲特利特”号没有留下图片影像。我们在国内国外找了好久,最后的突破就是在法国海事博物馆,罗兰馆长给我们找到了那艘船的三张设计草图,虽然都只是局部图,但已经弥足珍贵。我们又结合了几百张大航海时期欧洲商船油画,对比法国海事博物馆中跟它同时代的商船,然后和我们的三维动画团队一起反复去打磨,修改了很多稿,最后才把它的样子呈现出来。
另一个方面是我们为了增强纪录片的可信度,我们尽可能在片中使用当年那船上的人留下来的日记、信件的原话,用他们的描述来代替解说词去展开叙事。那些信件有的来自法国图书馆,有的来自出版物中,作者来自这艘船上的科学家、画家、船长、水手等人。
读这些信件的时候,能感觉他们的表达能力都非常强,他们把300年前来中国的旅程中看到的风光,旅途中的细节,还有他们的感悟都记录下来。所以我在纪录片中尽可能用他们的话来代替解说词去叙事,很希望观众在观看纪录片的时候感同身受进入一趟300年前的旅程,在跟他们建立一个跨时空的对话。
我们通过塑造两个人物来增强纪录片的故事性。我们通过两个人物来增强影片的故事性。一个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法国作家方索,他在中国生活了20年,太太是中国人,他对中法交往的历史很感兴趣,他很了解法国,也了解中国。他在片中的角色是一个故事的“打捞者”,因为他本身的职业是一名作家,一个寻找和打造故事的人,是一个现代的文化使者。但有时也帮他太太卖一点法国葡萄酒,推介葡萄酒文化,所以他能够理解“安菲特利特”号上不同职业的人的使命和心情。
另外的一个人物就是300年前历史故事中的主人公,白晋。他是这艘船能够来中国的关键。他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从小就很向往中国,后来得知路易十四想派人到中国,知道中国放开海禁了,可以到中国传播文化后,白晋就毛遂自荐到中国来。因为他博学多才,来中国以后就做了康熙皇帝的老师,与康熙皇帝建立了一段延续了几十年的友谊。康熙派他回法国,再带更多的科学家到中国来,实现绘制全国地图的愿望。白晋先是在中法两国多方周旋,后来为了绘制地图又跑遍了中国,最后完成了这个使命,一辈子都留在了中国。
这样的一个人物非常特别,实际上是最吸引我的。你想想,那个时候来中国不像现在坐飞机十几个小时,法国一开始还没有直航的船,人要在海上辗转三四年时间,太难以想象了,而且在海上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一来一回就是七八年,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年,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中西方能有更好的交流,他愿意这样做,我们觉得特别感动。
GZDOC:影片最后呈现3集,每集只有50分钟,相信有更多的史料和对历史专家访谈没有被放入正片中,您可以和我们分享关于这次东西方交流里正片外的更多故事吗?
李林:故事非常多,比如说我之前说的灯塔和守塔人的故事,他们一家三代守塔,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缺少电力和淡水,忍受着难言的孤独,还会经常遇到风暴,有时候来往船只被风暴打翻了,他们还会去救人,我觉也是很有意思的故事。但是因为篇幅有限,我们大大删减了这条线。这些花絮可能后面会以短视频的形式分享给大家。
GZDOC:在《海上来客》之前,您的团队曾创作《房子》《头啖汤》等多部以百姓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纪录片,而这次的《海上来客》是以中西方文化交流为题材,您认为和以往的作品相比,挑战在于什么地方?
李林:前些年我确实做得更多的是现实类题材的片子,比如说《房子》、《伴我高飞》等等。这个类型吸引我的一点是,你要跟着你拍摄的主人公一起去经历一些事情,一起去迎接生活中的未知。而历史类的题材它不一样,它是已知的,就是说你必须尊重和遵循它的框架,但那个框架里面还会有很有很多有趣的微末细节,你一定要去挖掘那些细节,用丰富的细节来填充历史的框架。做现实主义题材需要的人不多,做历史题材会需要接触更多的人,更多的团队,涉及更多的领域。
还有一个挑战就是怎么把一个很枯燥的历史,或者说把冷冰冰的模式化的历史,讲述成为一个很活生生的独特的故事。因为你不能照着历史书拍摄,你要把历史变成一个故事。把一个几百年前已经消失了的历史时空,通过画面还原再现出来。
现在觉得做历史题材也挺有乐趣的,经常在调研的时候,你会发现和以前的认知有些不一样,会发现很多新东西,或者说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会有一些新的理解。
我现在做的一部新片还是历史题材的,历史题材是比较花时间和金钱的,这些年,我所在的广州台创造了很多条件支持我们拍摄,用精品讲好广州故事。
GZDOC:这部作品不单是讲一艘船的故事,也是讲两个国家的故事,立意深远。您希望透过《海上来客》传达什么?《海上来客》是“文化走出去”重点纪录片项目,您认为如何用纪录片的形式向世界传播中国故事?
李林:我们这部片子讲的其实是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人类其实一直都渴望和他人去建立联系进行沟通,船本身就是一种交通工具,跨越水的天然隔阂,帮助人抵达更广阔的世界。不同文明在交往过程中肯定会有摩擦和碰撞,但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去相互接近,去积极融合,达到共同进步,实现双赢,就需要包容、理解、相互学习,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丝绸精神的概念。
纪录片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能够进行国际传播的载体和跨文化交流的工具。因为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不管是不是做国际传播,首先我们应该关注受众喜欢什么样的故事,如何把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融入到故事里面,一个好的故事肯定是胜过一个好的道理。
我们把《海上来客》整个故事集中到一艘船,它为什么而来?船上的人各自怀有什么使命?路易十四想要在远东扩大法国的影响力,更想通过中国贸易去解决王室的财政危机,东印度公司商人想要通过贸易去获得更多的财富,船长想要征服新的航线新的海域,而传教士科学家希望在这个陌生的国家里实现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使命和故事。我们关注这个旅程中他们各自都遇到了什么困境,又是怎么渡过困境的。
GZDOC:最后再次恭喜您的《海上来客》荣获2020金红棉优秀系列纪录片,想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感言。
李林:广州有纪录片的土壤,是名副其实的纪录片之城。我们跟广州节还挺有缘分的,2006年的时候,广州节还叫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我们的纪录片《房子》获得过大会“评审团奖”。2016年,《伴我高飞》提名了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最佳纪录长片。这次《海上来客》也获得了2020“金红棉”优秀系列纪录片的荣誉。感谢大家对这个片子的肯定。
作为广州本土的纪录片人,很幸运广州能够有纪录片节这样一个国际化的文化品牌。我也是看着广州节从第一届,从一颗小苗,一步一步到现在枝繁叶茂,国际上都非常知名。同时我们也是伴随着广州节一步一步成长,以前是我初出茅庐的纪录片创作者,然后一次一次接触到广州节,是广州节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看到外面的纪录片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接触认识了很多优秀的纪录片人,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的平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