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
线上增值礼遇
确定
取消
评选·展映
行业·市场
注册·报名
GZDOC+
合作伙伴
关于GZDOC
GZDOC周边
金红棉评选
金红棉荣誉杯
金红棉评审团
入围影片
优胜名单
金红棉展映
金红棉展映影片
行业论坛
嘉宾预约
提案大会
决策人
入围方案
120.77.94.62��名单
纪录片商店
国际影视交易展
参展机构
金红棉报名
提案大会报名
线上商店报名
国际影视交易展报名
展位申请
推广合作
大学生纪录片大赛报名
参会注册
大学生纪录片大赛
大赛公告
新闻资讯
历届获奖影片
高校巡展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协作项目
官方合作伙伴
行业合作机构
合作媒体机构
国际合作伙伴
成为GZDOC合作伙伴
新闻资讯
关于我们
国际顾问
内容委员会
成长故事
历届优秀影片
历届优秀方案
历届展映影片
历届评审团
历届嘉宾团
节展图库
广州指南
联系我们
节展周边
EN
唐诗也摇滚,传统正流行| 专访《与古为友》导演王宇
2021-06-04
唐诗一改其端庄文雅的姿态,变成摇滚乐的最佳拍档;功夫不再被奉为只存在于电影中的神话,成为街舞舞者的良师益友;水墨国画由纸面跃入现实,成为摄影师取景与构图的灵感来源...
古诗,功夫,设计,国画,美食,还有建筑
。看似没有联系的六个主题,被别出心裁地融合到纪录片《与古为友》中,每一集都是一次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碰撞。
传统文化看似与现代流行文化格格不入,但两者都需要不断
传承,其发展的
内核
是
相通
的。每一集中,
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的两位嘉宾共同探索,尝试为
“传统文化到底该如何传承?”
给出答案。这既是整部纪录片的核心思考,同时也是对观众的灵魂发问。
真正的传统文化不止高山流水,也不应只局限于特定的文化表现形式中。
正如
导演王宇
所说,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浸润在各种各样的文化当中。
她就在我们的生活里,甚至在我们的爱好中,
与我们每个人
内心的真实的情感和感受相连
,如同一位朋友一般亲切。
《与古为友》
曾获
2020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优秀中外联合制作纪录片
的荣誉。此部纪录片的诞生离不开国内外各大出品方的努力与合作,同时也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窗。
我们
回访到
导演王
宇
与我们一同分享《与古为友》的创作思路以及点滴心得。
以下为采访原文。
GZDOC:《
与古为友》每一集都是一次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的相遇,唐诗与摇滚、功夫与舞蹈、文房与设计等故事,您是如何敲定讲述这六个主题呢?
导演:
这个系列节目的出发点是
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庞大和丰富的选题内容,我们在拿到这个选题之后,最先思考的就是,要从哪个角度去切入,既可深入浅出,又不会影响其丰富性。最终,传统文化中关于
创造力
的部分,作为这个项目的切入角度,节目创作思路以“传统与当下的连接和碰撞”作为线索。那么从中找到适合视听语言表达的主题,也就成了六个主题背后的分集逻辑。要把中国传统文化“讲明白”其实还是很难的,和当下的
年轻人的流行文化结合
,是便于更多人分别去理解这六个主题的一种方式。
GZDOC:
在拍摄六个主题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碰撞的过程中,《诗歌中的禅意》为什么会让您印象最深?首集《诗歌中的禅意》中唐诗和摇滚碰撞的点子,导演团队是如何想到的呢?
导演:
我们跟西川老师有过很长时间的合作,比如文化纪录片《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西川老师写过一本书叫《唐诗的读法》,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有一个新的角度去重新理解唐诗,理解传统文化。
在唐朝,一部分诗歌是要用来唱的,所以有些唐诗也是歌词。某种程度上,有些比较
豪放的唐诗
,就如同
唐朝时的摇滚或者说唱音乐
,很有趣。所以我们会想到唐诗和当下的摇滚、说唱联系起来,编曲方式不一样,但是它作为词的原动力和能量是一样的,就是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考。
陈粒也是我们《面包》合作过的嘉宾,她的音乐融合了摇滚、迷幻、电子等多种元素,她也创造了自己的风格。
《诗歌中的禅意》像是一种
缘分的延续
,从个人角度来说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但事实上每一集都与众不同。
GZDOC:每个故事中都
分别邀请了代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嘉宾,以一种“老+少、传统+潮流”的搭配形式呈现,通过他们的对话去冲击古今跨界的屏障,想请问您这样设置人物的思
路是什么?您从这些不同年龄阶层,不同文化搭配中得到的体会是什么?
导演:
其实“传统”并没有离我们那么远和遥不可及。像刚才我说的,唐诗和摇滚、说唱的联系,背后的创造力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就是每个时代,人们都需要通过音韵来表达自己,可能有些人他完全没有读过唐诗,但依然会对诗词、对韵律有着天然的喜爱。
这种代际之间基因上的连接是不断的。
中国人讲究传承,传承的不仅是技法,更是传统中最精华的部分——那些
感受
是需要有人来讲述的。所以想到要通过代际搭配来呈现主题,他们不是孤立的,而是连接的。
其中会有一些“
密码和秘籍”
,这些“密码”掌握在一些真正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老师的手里,而“秘籍”就是一些流传至今的典籍。
比如我们在第一集里说到唐诗的时候,西川老师会拿出《文镜秘府论》,或者当时唐朝诗人的诗词本(随身卷子),它里面就藏着当时的人的
创作理念和方法
。这些“密码”很多时候当代人是不知道的、是忽略的。但是创作唐诗的方法,就是这种纯技术的方法,包括对唐诗的理解,其实是有这样的像课本一样的“秘籍”在一代代传承。
又比如《水墨间的光影》中讲的是
山水画和和摄影
,徐冰老师也在宋画或者中国书法中发现“密码”,推荐了具体的“秘籍”,比如节目中提到的《芥子园画传》。
我印象中比较动人的画面,比如当西川老师一个人站在寒山的洞口,背影孤单,念那首寒山的诗,那一刻他本人也很动情,我就会觉得时空被这首诗给连接上了。因为某种程度上,其实西川老师也是在这个时代为数不多还在写诗的一位诗人。他和寒山有相像的孤独感,然后就通过那首诗来连接,就像我们这个片子想传达的
古人和今人精神上的连接
。
GZDOC:大众对于传统文化很多时候都是抱有敬佩、传承的心态,所以可能更多是“以古为师”的想法,可以和我们聊聊取《与古为友》这个名字的初衷吗?
导演:
传统文化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也不仅仅是一种只能被现代人膜拜的“情调、审美”,这样会产生距离感,这个距离感反而会影响我们真正了解、运用传统。
《与古为友》里面的嘉宾师者,在用他们的方式,
拉进我们与古人的距离、跟传统的距离
。所谓“古”,和我们的生活是非常贴近的。
所以我们这部片子叫《与古为友》。
GZDOC:《与古为友》透过古今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在无形中勾勒出传统与现代流行文化的内在联系,在探索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发展的主题以外,您是否还有其他信息想通过作品传达的?
导演:
还是刚才那个话题,我们不能把传统变得高高在上,而是应该相信我们的生活里是有艺术、有传统、有文化的,这些就在我们的生活里、生命中,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跟我们相隔万里的。如果我们相信这一点的话,我们就一定能在我们的
生活中、日常喜好、爱好中
感受到这些文化传统。
我觉得现在很多人不相信这一点,或者说就因此失去了敏感度。但其实这个“传统”不是在庙堂,也不是在大学学府里,他就在我们身边、生活里、爱好里。
我们团队每个人在这做这部片子的过程中都有感受到这一点,所以也想借着节目表达出来: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热爱艺术,每个人都可以创作,这些离我们并不远。
可能我并不是学音乐或绘画的,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绘画、去写诗、去写歌,它并不需要那些“规矩”,如果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艺术家。我们生活中应该有爱好,它不一定是要成为谋生的手段或者是要达到什么境界。
GZDOC:除《与古为友》之外,您和团队还曾创作了一部文化旅行纪录片《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您能说一下这部片子的选题思路吗?像这类文化题材的纪录片应该怎么样跟年轻的一代去建立连接?
导演: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的创作初衷,就是希望能做一个让大家
更喜欢书,更愿意读书
的节目,并且将它和旅行结合起来,如果我们带一本书去旅行的话,可能同样的路线、同样的地方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角度,能让我们重新去认识那个地方,也重新认识自我。
在片中我们想表达的是:读书也好,旅行也好,总是一种“认识”的方式。读书是很有魅力的一件事情,不只是简单地为了得到一个答案或结果(而已),而是为我们
增加一个角度、一个看世界的方法、一个认识自我的途径。
这类题材的片子如果想要和年轻人建立链接,我觉得还是跟刚才提到过的一样,不要把它变得高高在上、变得很“玄妙”。
我觉得有些文化节目把“传统文化”还是当成了一个“陌生体”,是一个被赏析、远观的角度。其实文化跟我们每个人内心的真实的情感和感受都息息相关。我觉得它是可以好看有趣,甚至是有些搞笑都没问题的。
文化类节目是可以做出丰富性、趣味性的,不用一板一眼的。
GZDOC:在完成这次创作之后您对古与今之间的文化关系是否有不同以往的理解?在对古与今之间的文化关系的理解上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导演:
坦白讲,在做这部片子之前我对传统文化也会有一种隔阂感,虽然很感兴趣但是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近它。但是做完这个节目之后,在我生活中它就像片名《与古为友》一样,
就像朋友一样在我的身边
,我可以随时触碰它们。在现代的、城市的生活中跟它们在一起,让自己放松,得到精神的愉悦。这个节目对我的启发还是挺大的。
GZDOC:最后再次恭喜您的《与古为友》荣获2020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优秀中外联合制作纪录片,想请您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感言。
导演:
这个项目有很多不容易的地方
,比如在面向海外、网络等不同的观众群体时,
非常
考验
对项目调性和文化输出的
理解
与共识
。
感谢出品方提供了
开放性的创作空间
,他们为节目提供了土壤和方向,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激发,合作过程非常愉快。非常感激这次合作。
也许也印证了我一直在说的,传统文化并不遥远,《与古为友》拿到这个奖,感谢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对我们这种理念的肯定。我们也会继续创作更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