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线上增值礼遇
第十九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开幕
本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共征集到来自全球125 个国家与地区的3670部纪录片参评参展,创下历史新纪录。各项活动将以线上形式与观众见面,包括:开闭幕式、金红棉优秀纪录片评选、“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等。其中,开幕式在视听中国、优酷视频平台发布,优酷作为本届节展独家战略视频合作平台,将独家呈现本届节展行业论坛、大师班和影片展映内容,相关资讯内容也将同步微信公众号及微博等媒体平台,支持海内外观众在线观看,普惠更多纪录片爱好者及从业者。“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共征集到35个国家与地区的218个方案申请,45位国内外决策人坐镇提案大会,云上挑选优质方案,探索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促进国际联合制作,真正推动“中国故事,国际传播”。
纪录片节“云端”开幕 打造纪录片国际交流合作的“中国高地”
4月15日,全球纪录片人相聚“云端”,共同开启第十九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帷幕,以光影为媒介、以羊城为舞台,共同搭建纪录片产业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为全球观众奉上精彩视听盛宴。经过19年的辛勤耕耘,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在全球范围内的征片数量、参会机构、关注程度、参与国家和地区方面一再刷新纪录,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纪录片专业节展,成为了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年度文化盛会,成为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世界的重要文化窗口。亚洲纪录片大师原一男在采访中盛赞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不仅汇集了全世界最优秀的纪录片,担任评委的他也和其他优秀的纪录片人碰撞出了创作的火花。他称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如“大学博士研究院”一样,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同时也具有国际视野。他提到这场盛会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不仅授人以鱼,推动助力优秀纪录片的传播发展,惠及产业及大众;更是授人以渔,通过整合多平台渠道,为青年纪录片人提供专业的帮助。
跨区域跨国界产业协同,推进中国故事的全球化表达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创办19年来,秉承政府搭台、市场主导、产业牵线理念,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全球化导向,全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分享中国智慧。
“十三五”期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累计吸引了1.4万多部作品评参展,2600多家中外机构达成约26亿元意向交易额,连续3次获得商务部等五部委组织认定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其中,“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作为纪录片节的特色“名片”,为35个纪录片提案赢得国际联合制作融资或引荐机会,在世界文艺领域展现了中国气派、中国风范,成为推动纪录片国际交流与合作、弘扬民族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坚持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为国外优秀作品提供了交流和交易平台,与南非德班电影市场、意大利国际影视展、法国阳光国际纪录片节、DMZ韩国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世界科学制作人大会等知名节展签署了合作协议;邀请全球顶级播出机构的高层作为国际决策人与论坛嘉宾,不断开拓国际视野,汇集了大量优质的国际文化资源,为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助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交流模式,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新渠道。
在以“回顾光影百年历史,多维记录时代征程”为主题的主旨论坛上,行业嘉宾分享将如何用纪实精神讲述中国故事。《山河岁月》总导演、总撰编夏蒙认为,纪录片需力求以人为峰、以人言事,用真实的细节打动人,用有温度的叙述感染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纪录片《共同的追求——民主自由人权的身边故事》总导演、新华社广东分社副总编辑肖思思提到,纪录片要发掘更多具有中国特色、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故事和IP,在语态上要从“宣传说教”向“交流互鉴”转型,内容上从传播“中国符号”到“中国价值”转型,更进一步挖掘“中国价值观”所在。华特迪士尼(中国)有限公司媒体的内容及原创内容的副总裁戴骅提出,内容创作需要聚焦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满怀同理心。
韩轶、张苡芊、赵佳等三位享誉海内外的女性制片人在直播交流中分享制片人工作时候会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并就“中外合拍”电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本场活动收获近百万的观看量。张苡芊认为,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时更容易能作出有普世情感的片子。韩轶强调,现在真的非常需要让世界了解中国,于纪录片人而言,讲好中国故事不是一句空话。赵佳则是鼓励纪录片人,不要放弃创作和热爱,要坚持走下去。
创新节展呈现方式,推动纪录片产业格局延伸发展
本届纪录片节与视频平台开展深度合作,各项活动以线上形式与观众见面,包括开闭幕式、金红棉优秀纪录片评选、“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等,拓展传播渠道和方式,让纪录片走进千家万户,让节展从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升级为全球参与的持久性的行业盛典,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产业论坛聚焦年度热点、热门话题,邀请国际著名纪录片制播平台决策人、导演、制片人汇聚“云端”直播互动,多维探讨,发布行业最新动态。海外纪实头部平台BBC、国家地理,新媒体平台代表优酷、腾讯、爱奇艺、西瓜视频纷纷登场,带来崭新的合作和策略。各大平台详细介绍多样合作方式,探讨如何以产品思维打造内容链条新方法,并就平台如何为内容助力,开创以用户为本的纪录片格局等方面,与行业分享驱动年轻用户观看纪录片的多重核心要素。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首次采用节展预热直播连麦形式,携手微博电影和影视工业网,以“了不起的幕后”为话题,邀请业内专业人士,从导演、摄影、剪辑、制片四个方面,与纪录片产业内人士及热爱纪录片的观众进行线上沟通,总观看数高达百万。在“红棉小火炉,能饮一杯无”导演专场,赵琦、周浩、萧寒三个知名纪录片导演就“纪录片是怎样炼成的?”展开讨论,分享心路历程,从选题聊到人物建立,从导演身份聊到创作边界,为青年纪录片人提供启示的同时,也让大众看到纪录片导演永无止尽的拍摄激情。
受疫情影响,许多电影节展陆续推出“云上观影”单元。本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精选了多部优秀的国内外纪录佳作,上线独家合作视频平台优酷,让更多的纪录片爱好者们可以足不出户,观世界大同。线上展映作品包括曾提名欧洲电影奖最佳纪录片的荷兰导演圭多·亨德里克斯的新作《男人和他的摄影机》、中美合拍作品《归去来兮》等佳作。公益纪录片《一切都会有的》也将首次在线上和观众们见面。知名纪录片导演蒋能杰把镜头聚焦在“心智障碍者”这一群体上,用两年时间追踪拍摄,真实记录了主角们的日常点滴生活故事。
不仅如此,今年首次采用金红棉线上评选系统进行初评、复评及部分终评工作,线上系统运转使用良好,评选工作效率提升。复评采用“国内影片使用线上系统评选,国外影片线下会议集中评选”的形式展开,进一步提高了评选效率,加强和国内外评委的沟通交流。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大湾区文旅纪实影像聚合平台
随着中国大湾区蓝图规划的逐步落实,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受到广泛的国际关注。本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引入粤港澳大湾区征片数据分析,有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及中山7个城市的共111部作品报名参评。作品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一带一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是如何在“一国两制”及“中国模式”下,成为国际一流湾区。
由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出品的纪录片作品《无穷之路》入围了本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评优单元终评,影片通过香港同胞们的镜头与视角,深入十个全国最具代表性的深度贫困地区,去探寻、了解国家的扶贫政策,去见证国家的扶贫成果。同样入围金红棉评优单元终评的大湾区作品还有程工执导的《我们正年轻》,导演将镜头聚焦于深圳这座年轻且充满魅力的城市之上,还原深圳人的逐梦之旅,诠释全新的深圳精神。由刘景愉担任导演,集结澳门影视创作力量拍摄的作品《解画》,呈现过去百年以来澳门放映业,从诞生、黄金时代、低潮到复苏的历程,从有趣的历史切面立体呈现这座城市的人文面貌。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在世界文艺领域展现了中国气派、中国风范,成为推动纪录片国际交流与合作、弘扬民族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2021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广东省政府将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列入省部合作协议,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共同筑牢国际性、国家级专业纪录片平台,为推动纪录片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纪录片以其较强的真实性,正成为中国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中一抹亮色。中国(广州)国家纪录片节充分体现了传播桥梁作用,通过推动优秀纪录片出海,提升湾区、广州的立体形象。全球纪实娱乐内容领导者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推出的“探秘大湾区”节目展映不仅为观众们梳理了大湾区战略意义的层次和维度,也充满想象力和感知力地展现了开放、包容且充满活力的粤港澳大湾区。在助力“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同时,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也在努力构建大湾区文旅纪实影像聚合平台。在内容扶持上,鼓励纪实影像生产与文旅项目的结合,把“探索”的理念从线上带到线下,让“纪实+”的概念更加立体,为纪录片项目带来更好的市场前景和可预测性,有利于纪录片产业“造血机能”的完善。
为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认真落实广电总局《关于推动新时代纪录片高质量发展意见》,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于3月正式启动特色活动“广东故事”纪录短片孵化项目,向全球纪录片人征集具有温度和生命力的广东故事的纪录短片拍摄方案,并在本届节展上邀请全球嘉宾记录南粤大地上可亲可敬的人民、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赓续传承的事业,通过纪实影像的传递及对文化精粹的捕捉,呈现立体的广州和立体的岭南文化。